(1) 懷孕期間孕婦10大保養品安全性全攻略
許多婦女在懷孕後會受到青春痘、毛髮生長或其他皮膚問題的困擾,而且常常是以前從來沒有這些問題,都是懷孕期間才冒出來的(老天爺為什麼這麼不公平…)。但女人會想要在這個重要的人生階段也美麗動人是很合理的啊!那到底各種瓶瓶罐罐的護膚產品,在孕期也可以安心使用嗎?常常都有孕婦朋友們來訊詢問,有關懷孕期間使用的保養品到底安不安全的問題。之前團隊醫師因為怕媽媽們過度擔心,只好一項一項幫準媽媽們看,但因為來訊的人眾多,醫師的眼睛也已經不堪負荷,因此決定直接把有關懷孕期間肌膚保養品的安全性相關資訊一次整理給大家。希望大家以後可以自行對照這個表格,或直接詢問您的產檢醫師,不然團隊醫師的眼睛快要不行了啊…在整理過程中,我們發現加拿大家庭醫學會雜誌的一篇回顧文獻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因此這篇文章會以此為基礎,搭配美國FDA相關的資料,讓大家安心度過女人一生中最特別的時光:「懷孕」。
先講結論:
- 當用則用,非必要不用。
- 來路不明、標示不清、過度宣稱效果的不用。
- 化妝能少就少,能免更好。
- 顏色鮮豔、味道強烈的產品不碰最好。
- 美白首重防曬,物理性防曬尤佳,美白保養品可用,美白藥物(含對苯二酚成分的淡斑藥膏)不必使用。(如果不知道怎麼挑美白產品,請看美白全攻略文章)
- 衣物寬鬆、保持涼爽、使用溫和清潔產品,皮膚不適請速就醫。
- 果酸、水楊酸類產品可用,但高濃度果酸換膚不宜進行。(果酸跟水楊酸分不清楚的話,可以看這篇文章)
- 醫美(雷射、脈衝光、音波、電波拉皮)及整型(包含微整型、肉毒桿菌)通通停
- 懷孕後期易生妊娠紋,局部按摩加單純成份保溼很重要(有關妊娠紋的超完整保養及處置,可以看這篇文章)
- 蟹足腫體質的媽媽,請提早告知醫師做好準備,預防疤痕產生
以下是針對各項成分的完整說明。
懷孕期間青春痘治療及理療成分的安全性回顧
很多女性在孕期的時候都會經歷生理上的變化,例如雄激素濃度升高等等。這些變化會造成青春痘的惡化,或是身體一些部位的毛髮生長。維生素 A 酸 (retinoid)、抗菌劑、還有過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和水楊酸(salicylic acid)這類成分都是對抗青春痘時常用的外用成分,以下分別就懷孕期間的安全性問題說明。
外用維生素A酸 ( Topical Retinoids):
這類產品經由皮膚吸收的的藥物量很低。不過,出版文獻中有四篇的案例報告出,出生缺陷可能與外用維生素 A 酸(tretinoin)的使用有關,這和類視黃醇胚胎病(retinoid embryopathy)的結果一致。外用維生素 A 酸在這些案例中的作用一直有很多爭議,有兩項前瞻性研究分別觀察了 96 名和 106 名婦人在前三個月使用外用維生素 A 酸,但是沒有觀察到重大畸形或是類視黃醇胚胎病風險有增加。不過一直到蒐集到更多、更有證據的研究前,我們不建議婦女在孕期使用外用維生素 A 酸。
更多有關維生素A酸的相關知識,可以看這篇 A酸、杜鵑花酸、杏仁酸跟果酸的教學文章。
外用抗菌劑:
粉刺的局部治療經常會使用克林黴素(clindamycin)或是紅黴素(erythromycin),可能會單獨使用、合併使用、或是再搭配其他的成分。一項觀察口服或外用克林黴素(clindamycin)的監控研究發現,647 名孕期前三個月的使用並沒有增加畸形的風險。同樣的,在更後面階段孕期系統性的使用克林黴素(clindamycin),評估的文件中也沒有記載到副作用的提升。另有研究統計幾千名婦女使用口服紅黴素(erythromycin)的情況,也沒有發現其和畸形有相關性。
因此基本上懷孕期間使用「外用」的抗生素是安全的。但口服的 tetracycline 可能引起孕婦的肝毒性及影響胎兒骨骼發育,要注意喔!更完整的資訊,請見:青春痘治療常用口服及外用抗生素總整理這篇文章。
過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
當局部外用過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時,通常只有 5% 會經由皮膚吸收至體內,接著會在體內代謝成為苯甲酸(benzoic acid),隨著尿液原封不動的排出。目前沒有研究指出關於孕婦使用以及後續的研究。但目前專家們普遍認為這種產品在孕婦和孩子身上不會有系統性的影響,因此在孕期中,在醫師、藥師指導下使用這個產品不必過度擔心。
水楊酸(salicylic acid):
外用水楊酸(salicylic acid)是很多美妝和抗痘產品會使用的成分。這種成分的吸收情況並不固定。有不少的大型研究觀察了孕婦使用低劑量的乙醯水楊酸(acetylsalicylic acid,又稱阿斯匹靈)的結果,發現這個成分的使用,並沒有增加像是重大畸形、早產或是出生體重過低等負面結果。雖然並沒有外用的水楊酸成分使用相關研究,但是因為由皮膚吸收的比例相對低,加上即使口服都沒出現什麼問題,因而不太有可能對於嬰兒的成長造成什麼危險。
甘醇酸(glycolic acid):
許多抗痘產品中都含有甘醇酸(glycolic acid)這種 α-羥基酸(alpha hydroxy acid),又稱果酸。有一些動物研究發現,當使用大量甘醇酸(glycolic acid)時,會對動物的生產有負面效果。不過這些研究使用的量很大,比人類的外用美妝產品大上超多。目前沒有關於孕婦使用甘醇酸(glycolic acid)的系統性研究,但是外用時會造成系統性吸收的量會非常少,所以孕婦並不需要擔心使用這個成分。
局部外用的水楊酸與果酸基本上安全無虞,但醫師通常不建議懷孕期間進行高濃度的果酸換膚。雖然一樣沒有明確的危險性證據,但較強烈的皮膚刺激還是沒有必要性。
懷孕期間美白、防曬及助曬成分的安全性回顧
懷孕期間有時會產生色素的沉積,而像是肝斑這類的問題常因爲賀爾蒙的波動而誘發,因此孕婦對於美白以及防曬成分有一定的需求。
美白成分
臨床上對苯二酚(hydroquinone)是常用於處理肝斑的外用藥物。估計外用的系統吸收率大約是 35% – 45%。關於孕婦使用對苯二酚(hydroquinone)的研究不多,研究中沒有發現不良反應有增加,但是樣本數很小。目前可以取得的數據顯示,孕期使用對苯二酚(hydroquinone)似乎和重大畸形或其他負面結果的發生率增加沒有關聯,但是因為相較於其他的成分,對苯二酚(hydroquinone)的吸收率非常高,所以在更多研究證明它的安全性之前,孕婦最好避免使用。這類成份在國內常出現在淡斑的三合一藥膏中,整體來說,醫師不建議孕婦使用任何含有對苯二酚(hydroquinone)的產品或淡斑三合一藥膏。至於其他衛生福利部核可的美白成分,像是熊果素、維生素 C 類產品、洋甘菊萃取物…等等,基本上在懷孕期間使用都沒大問題。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基本上是可以安心的。
有關更多美白成分與黑色素知識,請見美白淡斑全攻略之黑色素機轉與美白活性成分這篇文章。
防曬劑
防曬劑常常被用來保護皮膚免於陽光曝曬之害,本身也沒有發現會對動物造成太大危害。這些產品的皮膚吸收和系統吸收率都相當低。先前有研究使用了防曬劑在孕婦身上來預防或治療肝斑,目前沒有特別的不良結果通報。一般來說醫師會建議懷孕期間應該要防曬,遵守防曬的 ABC 原則,並使用純物理性的防曬成分。
有關為什麼要防曬與防曬的的 ABC 原則,可參考單邊沒防曬28年會發生什麼事?這位大叔用自己的臉教你這篇文章。有關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相關知識,請見物理性防曬和化學性防曬到底哪個好?關鍵5點讓你秒懂,會有更深入的理解。
仿曬劑
仿曬劑中經常會使用二羥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作為著色劑,以製造出人工的古銅色。外用二羥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後,它會和氨基酸結合,在角質層生成顏色。這些產品含有大約 1% – 15% 濃度的二羥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因為外用時,對全身系統影響的濃度很低( 低於 0.5% ),基本上在孕期時可使用。
但在懷孕期間,其實應該避免不需要的物質接觸。孕婦們應該沒有在懷孕期間特別要助曬的必要,對吧?
懷孕期間外用脫毛膏以及漂白劑成份安全性回顧
要先強調,外用的脫毛膏在國內是屬於「含藥化粧品」管制,必須要有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查驗登記證明才能販售!
懷孕期間有時候會因為雄性賀爾蒙的波動,導致毛髮增生。而近年來不少女性也有除毛的需求,有些人可能會使用除毛霜或是毛髮漂白劑。常見的除毛霜成分基本上是安全的。除毛霜中也會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鉀成分。他們會解離為鈉、鈣和鉀離子,而體內本來就含有大量的這類離子。因此就算消費產品中皮膚會接觸到這類成分,和日常飲食攝取的量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更何況,就算這些成分可能會由皮膚滲入,系統吸收率也很低,不會提升血清水平,在孕期使用也沒有問題。
一項人類皮膚的體外研究發現,過氧化氫只有在持續高濃度使用好幾個小時後才能在皮膚中偵測到。因為毛髮漂白劑之類的美妝產品所含的過氧化氫濃度很低,所以也不太可能在外用後會大量吸收。再者,過氧化氫在吸收後也會迅速地被代謝掉。在懷孕期間適度使用這類產品也不需要太過擔心。
雖然科學上有關外用除毛成分的安全性問題疑慮不大,但其實毛髮比較是單純外觀上疑慮,其實不使用這些除毛成分也無妨。至於雷射除毛雖然也是沒什麼危險的證據,但屬於非必要的醫療行為,懷孕期間也不建議施作。
以下是有關上述成分與吸收關係的表格,提供大家參考。完整內容可見底下的原始文獻。
整體來說,除了相對來說系統吸收率很高的對苯二酚(hydroquinone),以及文獻證據中爭議較大的維生素 A 酸(tretinoin)以外,上述的藥妝產品大多只有外用,在全身性的影響也很小。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時候,孕婦們可以在醫師與藥師指導下安心處理肌膚狀況不佳的問題,也不用擔心犧牲到寶寶的健康。
(2) 孕婦用保養品導致男嬰生殖器短小?孕婦保養品使用的十大重點全攻略
前幾天電視新聞以及電子媒體報導一則新聞,提到孕婦常使用保養品,恐會導致男嬰生殖器短小的風險。這則新聞一出,馬上就湧入了一堆恐慌的媽咪。這也不能怪孕婦們,每個孩子都是媽媽心頭的一塊肉,只要能多保護孩子一些,媽媽什麼都願意付出啊~但是這個新聞,其實是有非常大邏輯上的問題的,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看這篇問題醫藥新聞踢爆,了解這個新聞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應該怎麼樣正確解讀。
但解決大家的恐慌並不夠,我們希望透過這個機會,把孕婦使用保養品中的幾個原則,以及關鍵的注意要點,一起在這篇文章整理出來,讓大家在準備懷孕,以及懷孕期間有所參考。在低生育率的現在,每位孕婦都是我們國家的寶貝啊!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在懷孕的時候更安心,更順利!
萬物皆有毒,毒性視乎劑量而定,天然的不一定是無毒保證
在正式開始前,首先要建立一個觀念:「萬物皆有毒,毒性視乎劑量而定」。
這句話真的是金玉良言,中肯到爆炸,可惜不是我說的,是毒理學之父帕拉賽瑟斯( Paracelsus,1493-1541 )在距今近 500 年前就說了。
即便是純淨如水,如果你喝下十公升的水,也會中毒。即便是砒霜,如果你只沾了極少極少量的砒霜,大概也不會有事。很多化妝品、保養品,都會號稱「天然」,但是「天然」不是「無毒」的保證。到底有沒有毒,一定要檢視全成分,甚至是由公正單位作出檢測。許多業者就衝著民眾對「天然」、「有機」這類名稱上的迷思狂打廣告,但實際上安全性跟效果,卻缺乏客觀的檢驗,這都是市場上因迷思產生的亂象。
建立這個觀念後,我們要接著講孕婦「不應該」使用的幾種保養品。
孕婦不應使用的保養品:A 酸、染髮劑、燙髮劑、指甲油、去光水
嚴格來說 A 酸其實不是「保養品」,而是藥品。但這成份在青春痘治療上有重要的角色,因此常常會被拿來使用。口服 A 酸在臨床上被發現有致畸胎性,因此在準備懷孕以及懷孕期間,是不宜使用的。而外用 A 酸目前並沒有報告發現有相關的風險,如果在懷孕期間痘痘嚴重,由醫師評估後開立的外用 A 酸,基本上是可以安心使用的。
另外在保養品中有時候會使用 A 醛這類的物質,在體內大約會有 1/10 的劑量轉化為 A 酸,但這類的保養品,在國內是有濃度限制的,因此孕婦在使用上其實並不用太過擔心。但懷孕就是這樣,要你不擔心也很困難啦,如果真的很害怕,那就乾脆不用這類產品,把清潔跟保溼做好就可以。有關 A 酸以及其他酸類的詳細說明,建議可以看這篇文章。
另外染髮劑、燙髮劑、指甲油、去光水這類的物質,因為含有潛在影響胎兒的毒性物質,容易透過與皮膚的接觸,以及揮發性氣體的吸入影響胎兒,所以在懷孕期間,請媽媽們委屈一點,這段時間自然就好,染髮、燙髮、指甲彩繪這類的美容活動就請先停止喔!
給孕婦的化妝品、保養品使用 10 大須知
這邊幫大家整理食藥署彙集各界專家研究後,給孕婦的化妝品、保養品使用建議。
原文有點冗長,因此我們幫大家濃縮成以下的 10 大須知!
基本上的原則是:
- 當用則用,非必要不用。
- 來路不明、標示不清、過度宣稱效果的不用。
- 化妝能少就少,能免更好。
- 顏色鮮豔、味道強烈的產品不碰最好。
- 美白首重防曬,物理性防曬尤佳,美白保養品可用,美白藥物不必使用。(如果不知道怎麼挑美白產品,請看美白全攻略文章)
- 衣物寬鬆、保持涼爽、使用溫和清潔產品,皮膚不適請速就醫。
- 果酸、水楊酸類產品可用,但高濃度果酸換膚不宜進行。(果酸跟水楊酸分不清楚的話,可以看這篇文章)
- 醫美(雷射、脈衝光、音波、電波拉皮)及整型(包含微整型、肉毒桿菌)通通停
- 懷孕後期易生妊娠紋,局部按摩加單純成份保溼很重要(有關妊娠紋的超完整保養及處置,可以看這篇文章)
- 蟹足腫體質的媽媽,請提早告知醫師做好準備,預防疤痕產生
以上的重點整理,希望有幫到辛苦的孕婦同胞們一些忙,國家的未來就靠妳們了(拍肩)
(3) 孕婦常擦保養品接觸塑化劑,恐導致男童生殖器短小?-問題新聞真相破解
前天電視新聞報導,一位台大醫師說擦皮膚保養品也可能接觸塑化劑,導致不孕或產下「小雞雞」男嬰。馬上湧入一大堆恐慌的懷孕媽媽,擔心自己的孩子雞雞變小,讓我回問題還要安撫媽媽們回到手軟⋯⋯為了避免大家恐慌,我們在這邊一次把這篇新聞講清楚、說明白,讓大家透過科學跟邏輯,理解這則新聞背後的問題。
以台灣多數媒體看到點閱率就抓狂的結果,這則新聞馬上被許多家電視台以及電子媒體瘋傳,造就了下標題賺點閱、製造不必要恐慌的亂象!以下我們選了某家新聞的原文節錄,大家先快速看過,等等我們一起來看有什麼問題:
問題新聞節錄
「民眾容易忽略經皮膚吸收的塑化劑暴露風險,由於保養品塗抹面積大,暴露量不亞於吸入或食入,過去研究發現,塑化劑對男童影響大,建議有計畫生育的夫妻,應避免使用皮膚保養品,避免生出小雞雞男童的風險。
這位醫師指出,過去台大醫院曾針對PVC塑膠工廠員工進行塑化劑代謝物殘留量調查,結果發現,有大約1到2名員工體內的塑化劑殘留異常的高,起初以為是實驗做錯,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些塑化劑殘留量異常高的男性,平日也有塗抹保養品的習慣。
塑化劑對男性影響較大,可能造成精子濃度減少、或是小朋友生殖器短小,因此有計畫生育的男性塗抹,恐影響精蟲品質,造成不孕;懷孕後的女性也可能造成小朋友將來生殖器短小的問題,提醒有做人計畫的夫妻,或是懷孕後的媽媽都應儘量避免擦保養品,如果真要用也不要忠於特定品牌,分散風險。」
用專業知識與邏輯破解問題新聞
這則新聞就是我們覺得最麻煩,也最典型的「問題醫藥新聞」。這類新聞通常會引用一位醫師的說法,記者缺乏邏輯指出問題並追問,加上缺乏查證的專業能力,最後用一個煽動性強、恐嚇性強的標題,就造成了社會一片恐慌。
以下我們分點來指出這段新聞的四大問題:
1. 保養品塗抹面積雖然大,但是以暴露量跟吸收量來評估,透過皮膚吸收的塑化劑含量,跟空氣吸入以及食物攝入比起來,應該是偏少的。
2.測到兩個員工體內塑化劑殘留異常高,然後問到這兩位男性有用保養品習慣,就說是保養品造成的,這有明顯的邏輯瑕疵。他們可能也有喝酒習慣或喝珍奶的習慣,那為什麼不認為是喝酒或喝珍奶引起的?這則新聞這樣的寫法,輕易把問題歸因到化妝品,是有問題的。
3. 「建議懷孕的媽媽避免擦保養品」,其實是矯枉過正。很多孕婦會有皮膚相關的不適症狀,如果能用好的保養品處理,反而有機會減少藥品使用的需求。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懷孕的媽媽使用保養品應該儘量簡化、單純、避免香料及色素添加過多的產品,避免染髮、燙髮以及做指甲或用指甲油。
4. 「使用保養品不要忠於特定品牌」,這說法也有些邏輯問題。如果市面上產品很多很糟糕,其實反而應該要好好找一個安全可信任的品牌使用,避免去使用來路不明的產品才對。不然你在一堆爛產品中輪流使用,真的可以避開風險嗎?
專業醫藥媒體該有的使命
面對「問題醫藥新聞」瘋傳衍生的恐慌與不正確知識,是美的好朋友繼續努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透過專業且清楚的邏輯,我們能幫民眾監督議題,並尋找解決方式,這才是醫藥媒體存在的最重要價值!
https://www.medpartner.club/pregnent-cosmetics-product-myth/
https://www.medpartner.club/pregnancy-cosmetics-safety-introduction/
https://www.medpartner.club/pregnent-cosmetics-product-harm-m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