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 元宵燈詞

2019021408:37


文638













       

天圓圓,月圓圓,財圓圓,運圓圓,

事圓圓,情圓圓,壽圓圓,福圓圓,

家圓圓,人圓圓,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_^)~

元宵7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
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

初七七元(古稱此日為人誕生之日),

初八完全(過年一切圓滿),

初九天公生(玉皇大帝壽誕),

初十有食食(拜完天公的牲禮,有得吃),

十一請女婿,

十二查某子返來,食泔糜配芥菜(吃稀飯配芥菜),

十三關老爺生,

十四結燈棚(紮穩懸掛燈籠的棚子)

十五上元瞑(元宵鬧花燈)

 

《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 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禦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注:珍品這裡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粧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粧,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

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説。

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説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元夕影永冰燈》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裏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照片~ 莎莉
萍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8zxA5xtKS0
No commercial value 無商用 若侵權 告之速删

 


  •   mary999 於 2017-03-28 05:52 2F


  • 萍聚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回憶有個我








     
  •   mary999 於 2017-03-28 05:28 1F


  • 《萍聚》

    歌手李翊君最早錄成唱片,源自救國團歌曲的《萍聚》,這首歌傳唱多年,詞曲創作者的實身,一直是個懸案。東森新聞尋訪後作曲者終於現身。


    他是一位音樂
    師,40年前還在念師大音樂系時,這首歌作曲,還隱匿身參與救國團歌曲徵選活動。他如何這首歌作曲?歌詞從兒來的?何要隱瞞身,現在來告訴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這首令人朗朗上口的《萍聚》,過去一直以來詞曲創作者一直是個謎,現在這個「藏鏡人」終於現身。


    他就是自稱《萍聚》的作曲者孫正明,他說,40年前他就讀師大音樂系,在台中一個期3個禮拜的音樂師資習活動上,巧遇2名年齡相仿,印象中來自實踐家專與台南家專的女同學,因知道自己是音樂科班出身,一次下課時間,對方拿來草稿紙上一小段歌詞,請他忙譜曲,他們說,打算拿去參加救國團歌曲徵選。


    《萍聚》作曲者孫正明表示,「其實我看了有點皺眉,因為它是一張簡單的草稿,只有零零零落的幾行歌詞,歌詞就是這樣寫、還有附一小段樂句,「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孫正明說,當時乍看之下,
    像是一句我一句塗鴉寫出來的,所以便加進前奏、還加進副歌尾奏,才完成整首曲子。


    習活動結束前,他完成作品,交給兩名女同學,因當年音樂系嚴禁學生私下參加通俗音樂創作與比賽,所以他要求對方,拿去參加徵選時,千萬不要署名。


    之後孫正明前往法國留學,還因
    前往大陸訪問曾經違反當時法規,擔心回台灣會有被捕的危險,滯留法國整整10年。他在國外,一度還看到當地華文報紙,報導尋救國團歌曲《萍聚》創作者的新聞。


    了避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煩,他當時沒做任何回應,甚至一直到後來回國任,他潛意識都選擇性的,遺忘自己曾創作過救國團歌曲的回憶。


    孫正明調,我做完了紙上談兵,沒有機會聽,所以那個印象變薄弱,我回來(台灣)以後帶合唱剛聽到別人唱,我居然說認不得這首是我做的,因隔了10幾、20年,有可能的忘得一乾二淨。」


    直到前陣子,看到東森新聞歌的故事,提到萍聚的詞曲創作者,直到今日,還一直籠統的以救國團康輔人員「拉拉」來掛名。整則報導,震了孫正明。以前的回憶又回來了,已經塵封2、30年了。


    當時他有個後來失聯的女性好友,名字裡有個「萍」字,他靈機一動,寫下《萍聚》這個歌名。他說,非常期待有機會,和這名女性好友,以及兩位作詞者能夠重逢,再續「萍聚」奇妙的緣分。


    ~~ 新聞來源:
    http://www.nownews.com/n/2008/12/14/966144